寻找日照茶“初味” 探访“南茶北引”巨峰最早老茶园

茶,南方嘉木,北方地区种植茶叶有着先天不足,但是山东人凭着百折不挠、屡败屡战的精神,历时10年,愣是将南方的茶成功引种到北方,创造了“南茶北引”的奇迹。4月24日,由半岛网记者、抖音达人“探店日照”、“航拍日照”组成的探访小队,来到位于巨峰镇的圣谷山翠园茶园寻找日照茶“初味”,探访“南茶北引”巨峰最早老茶园,了解“南茶北引”背后的故事。 

寻找日照茶“初味”

探访  55岁老茶园环绕在竹林间

探访小队从市区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巨峰镇老牛头顶山,汽车不能驶入,探访小队扛着设备,在山间行走,山路陡峭、怪石嶙峋,上山途中须十分小心,稍有不慎就会踩空。山路虽然难走,但是风景却十分优美,队员们有说有笑地向翠园茶园挺进。大约走了10分钟,队伍中有人喊道“有蛇”,大家的心提到嗓子眼,生怕草丛中的蛇会爬到路中间,屏住呼吸小跑着继续前进。

竹林环绕下的圣谷山翠园茶园

走过杂草丛生的小路,20分钟后,探访小队终于到达翠园茶园。茶园环绕在竹林间,与凡尘世界恍若隔离,犹如世外桃源。“大家看到的这片茶园是1967年‘南茶北引’成功的第二年,巨峰公社最早的一批茶园。”日照圣谷山茶场董事长高建华介绍说,1968年,在茶园南部又栽种了一片竹园,竹园起初面积不大,现已连接成片。因为茶园、竹园都是绿色的,一片青翠,所以圣谷山将此块茶园命名为翠园。

翠园茶园中生长了许多茂密、粗壮的野生茶树,有的高度超过3米,茶树依靠自身顽强的生命力,不受人为干预,自然生长。正是在这样艰难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茶树,才极具象征意义。

温情  昔日老屋见证两大奇迹

随后,探访小队跟随高建华沿陡峭的山路继续上行,一间破败的老屋映入眼帘。在茶树引种初期,老屋是种茶人用来看管、护理茶树时休息的场所。沧海桑田,昔日的老屋不复存在,残垣断壁间生长出了一片竹林,仿佛这片竹林代替了原来的种茶人,继续守护着茶园。“这个老屋见证了‘南茶北引’,也见证了‘南竹北移’,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。”高建华介绍说。

55年前看茶人的小屋遗址今犹在

茶,南方嘉木,移到北方,用了10年才试种成功。1956年山东试种茶叶,第一批5000株茶苗全部冻死;1957年又引进4000株茶苗,仍然没有成活;1959年日照县大沙洼林场和莒县中楼公社苗圃被选为茶树试种点,共种植茶种50千克,但出苗后遭几十年不遇的寒潮突袭,致使成片的茶苗被冻死;直到1966年,山东日照“南茶北引”才成功。

“南茶北引”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呢?对此,高建华表示,山东的茶树种子能自我繁殖,并且茶叶能自主越冬,就说明茶树试种成功。“南茶北引”跨过了纬度的限定,使我国的种茶区域往北扩大了三个纬度。从此,国人的茶杯中有了山东茶。也正是因为北方寒冷的气候,造就了日照绿茶独特的口感。
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中茶树始发芽

虽然已快到立夏节气,但是山中的茶树却刚刚发芽。北方春来晚,深山中的茶树虽然发芽更慢一些,但是滋味却十分特别。记者采到茶叶鲜叶品尝发现,与大田茶叶相比,翠园茶园的茶叶入口微苦,但是回甘快。经历了去年秋天、冬天和今年春天长时间的淬炼,茶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。

翠园茶园保留着日照绿茶最初的味道

山间环境复杂,树木繁茂,正当队员们品尝日照绿茶的鲜爽滋味时,远处传来一声“咔嚓”的声音,无人机挂到了树上。大家找来一根长竹竿,搭起“人梯”,试图将无人机从树上取回,尝试了多次,都无功而返。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,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华亲自爬上树杈,帮忙取回了无人机。高建华笑着说:“树木也是有灵性的,我经常来这片茶园,它们对我已经熟悉了,这个面子还是肯给我的。”

翠园茶园见证了“南茶北引”和“南竹北移”

日照绿茶是中国“南茶北引”的重大成果,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翠园茶园作为“南茶北引”和“南竹北移”的见证,已经有55年的历史,承载了一代茶人挥之不去的记忆。

圣谷山翠园茶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“南茶北引”的茶园特性以及周边的竹林,就是为了纪念“南茶北引”和“南竹北移”这两大历史奇迹。圣谷山将翠园茶园产的茶叶命名为“初味”,意为着日照茶最初的味道。